sorry,暂无相关文章哦
  • 亲人得了癌,我该不该做个基因检测
    袋鼠君 2019年07月11日
    • 癌症
    • 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这个词在大众眼中,科技感十足且高大上,但距离自己似乎很遥远。然而在癌症患者中,基因检测却不是什么稀罕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病友拿着一份XX公司出具的基因检测报告,让病友群的前辈来指点一二,看看有没有靶向药可以吃。因为如果可以,意味着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病情是可以控制的,且副作用也远远低于传统放化疗,对生活质量影响较小。也有部分患者嫌基因检测费用太贵,而选择盲吃靶向药,在这里,我不建议大家这样做,理由很简单:可能浪费钱靶向药的针对性很强,想测出这款靶向药是否符合自己的癌症种类,至少需要盲吃一段时间,而这段时间的靶向药费用真心不少。可能耽误病情在试药的这段时间里,癌细胞可不会闲着。无效的靶向药面对无时无刻不在长大的肿瘤毫无用处,只能任病情恶化,延误治疗。除了匹配靶向药,基因检测还会对患者选择临床试验、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方案等多个方面均有帮助。简单说了一下基因检测对患者的作用,下面再看看今天的重点内容。◆ ◆ ◆家里有亲人患癌,我该去做个基因检测查查自己的患癌率吗?这个问题我在病友群中遇到过不少次。提问的往往是患者的子女。这些“癌二代”(有的是“癌三代”)所陷入的精神压力之大,远超常人想象。其一,他们看得到癌症给亲人带来的各种实际伤害。其二,到处都有人说,有癌症家族史的他们属于患癌高危人群。所以当有人建议“去做个基因检测吧,看看你是否遗传了致癌基因”时,他们是特别容易动摇的。但实际上,只有5%-10%的癌症是由遗传性变异引起的。◆ ◆ ◆除了遗传,导致癌症因素还有哪些?年龄增长:毫无疑问,年龄是增加患癌率的核心原因。40岁以后,人的患癌率会快速飙升,80岁左右达到巅峰。 免疫力衰弱:癌症是一种基因病。人体中有数万个基因,已知的真正与癌症关联的基因有上百个。当细胞分裂出错,出现癌细胞时,如果免疫系统衰弱了,不能及时清除,人就可能患癌。 环境影响:这里说的环境指细菌、病毒、阳光、空气、水、烟、酒、食物等外界所有可能致癌的因素。比如抽烟的人患肺癌几率就远高于不抽烟的人;长期吃暴腌菜、隔夜菜、嗜咸的人,容易得胃癌;频繁嚼槟榔的人,口腔癌发病率更高发病更早;长期暴露在烟尘、辐射、皮革尘埃、空气污染中的人,更容易患癌。 以目前的基因科技水平和人类对癌症的认知程度来看,凭基因检测就想测出多种癌症的准确发病几率,恐怕是难以做到的。我们必须要明确一点:早期发现的癌症有很大几率是可以被治愈的!有癌症家族史的人,不管有没有做基因检测,都应该培养定期癌筛体检的意识。而且起始癌筛体检年龄可以比普通人(40岁)更早。去正规的医院,踏踏实实每年做做低密度螺旋CT(肺癌)、钼靶检查+超声(乳腺癌)、看看AFP(肝癌)、查查PSA(前列腺癌)、胃肠镜(胃癌、肠癌)等项目定期走起来,用靠谱的方式才能把命运牢牢握在自己手中。在日本,约80%的癌症都是在早期被发现,且其中80%的人可以得到治愈。如癌研有明医院这样的优秀专科医院,癌筛检出率又远远高于日本平均水平,其检出的胃癌患者中,96%的病灶都在5毫米以下。健康是为了更长久的陪伴。在这个炎热的夏天,或许可以通过一次赴日体检之旅,给您和家人求一份健康保障。

  • 简单又有效!这几种癌症筛查手段你值得拥有!
    袋鼠君 2019年06月04日
    • 癌症
    • 肿瘤
    • 体检

    恶性肿瘤,是全球排名第二的死亡原因。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公布数据表明,全球每年有880万人死于癌症,占全球每年死亡总人数近1/6。癌症固然可怕,但好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做到提早预防、提早发现。研究表明有1/3恶性肿瘤是可以预防的,1/3的恶性肿瘤如能早期发现并得到适合的治疗是可以治愈的,因此对恶性肿瘤有效预防和筛查,可以减少其发病率、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今天给大家介绍三种简单有效的早期癌症筛查的常规方法,这也是一份真正实用的肿瘤筛查指南。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近年来在肿瘤早期诊断和筛查方面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就拿肺癌来说,它是目前死亡率极高的一类恶性肿瘤,中晚期肺癌患者的预后并不理想,可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其实肺癌完全有机会在早期被发现,而早期肺癌患者及时接受治疗后,可以减少80%的肺癌死亡!如何在早期发现肺癌?传统的胸片检查虽然有其重要意义,但对早期肺癌的筛查来说效果却不理想。而美国肺癌筛查指南则将另一项健康检查纳入其中,这就是低剂量螺旋CT。美国肺癌筛查指南建议,年龄在55岁-74岁、有600(支×年)以上的吸烟史或戒烟小于15年的人群;或者是50岁以上、有400(支×年)以上吸烟史,同时合并其他高危因素(如职业暴露、家族史、COPD或肺纤维化、放射线接触史)的人群,都应该考虑接受低剂量螺旋CT检查。频率为每年1次,连续两年,或直到不再是肺癌高危人群。此外,B超作为一种安全、无创且易于开展的检查,也很适合用于泌尿、肝胆、甲状腺等方面的肿瘤初检与筛查,加上其费用也不高,一般人群在平时体检时完全可以将其纳入。对于女性来说,还要特别提一下乳腺B超与乳腺钼靶。前者对乳腺癌的早期筛查也有一定帮助,特别是东方女性乳腺腺体致密程度高,B超结合钼靶会有更好的效果。没有高危因素的大于40岁以上的女性,建议每年一次钼靶检查。通过这两项检查,能有效发现早期乳腺癌患者。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年PET-CT比较火,许多人只要经济允许,在体检中会将其纳入,进行全身扫描排查是否患有肿瘤。但PET-CT不仅费用高,而且具有一定的放射性,一般健康人群在常规检查中,并不建议将其作为首选,以免过度使用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及放射源接触。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又称肿瘤标记物,是指特征性存在于恶性肿瘤细胞或由恶性肿瘤细胞异常产生的物质,也可能是宿主对肿瘤的刺激反应而产生的物质。这些物质存在于肿瘤细胞和组织中,也可以进入血液,因此能抽血查到。比如 AFP 异常升高提示肝癌;CEA 提示直肠癌、胰腺癌、胃癌等;CA199 提示胰腺癌、胆管癌肝癌、宫颈癌等;PSA 提示前列腺癌。但有些时候,即使没有得癌,这些指标也会升高。比如 AFP 是目前肝癌临床诊断和监测的肿瘤标志物,但是妊娠、肝炎、肝硬化、胎儿神经管畸形等,AFP 也会显著升高。也有些时候,得了癌,肿瘤标志物也不一定升高。也就是说,肿瘤标志物有误伤的情况,也有漏诊的风险。所以,单凭“肿瘤标志物”无法确诊肿瘤,需要结合身体表现和其他检查来确认或动态观察。从适用人群上来看,男性40岁以上、女性35岁以上,可以考虑将肿瘤标记物纳入自己的体检项目里了。如果本人有肿瘤高危因素,或者有肿瘤家族史,就更应该提前接受这项检查。另外,在选择检查何种标记物时,还要进一步结合个人的年龄来看。比如年轻的体检者(30岁以下)要注意与白血病、淋巴瘤、骨肿瘤、生殖系统肿瘤等相关的检查,因为这些肿瘤是这个年龄段人群的常见疾病。而中年人体检可以更全面一些,尤其是CA19-9、CA125、CA15-3等指标,前者对于协助胰腺癌、胆囊癌,后两者对协助女性肿瘤(卵巢癌、乳腺癌)很有帮助。进入中老年期后,除了上述指标外,男性一定要记得加查和前列腺癌相关的PSA指标。触诊触诊是用医生手指或触觉来进行体格检查的方法。通过触、摸、按、压被检查局部、以了解体表及脏器的物理特征。可别小看这简简单单的摸一摸,不少大的健康隐患就是这样被揪出来的。比如说,在乳腺、甲状腺检查中,医生可以通过触摸来判断是否存在肿物以及肿物的性质,从而早期发现可疑病变。又比如说,看起来不太体面的直肠指检,不但可以发现痔疮,还能发现一些早期直肠癌。不光是医生的触诊,患者也可以通过“自摸"来关注自己的健康。不少女性朋友的乳腺癌就是因为洗澡时自己偶然摸到肿物而发现的。当然,患者自己触摸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为背景,否则很容易混淆敌我,将正常的组织当作可疑的肿物,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很多患者都是发现了浅表淋巴结肿大,然后进一步检查确诊的。比如颈部淋巴结提示头颈部肿瘤,锁骨区域淋巴结提示肺部,腋窝淋巴结提示乳腺癌,食道或者胃的肿瘤,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提示盆腔肿瘤,还有淋巴瘤等可能出现多部位的淋巴结肿大。总之,触诊是一个简单、方便且有效的体格检查方式。不过,这一方法比较局限,体内深部肿瘤、或是细小肿瘤,可能很难摸到,所以还需要借助影像学等其他检查的帮助。以上为您介绍了三种简单实用又有效的肿瘤筛查手段。具体到个人,还需要结合自己的年龄、病史、家族史等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

返回
Top

登录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验证码错误
获取验证码
验证码错误
登录

员工身份认证

体检是公司福利,因此需要验证您的员工身份
!请输入正确的企业预约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验证码错误
验证

员工身份认证

体检是公司福利,因此需要验证您的员工身份
请输入正确的企业预约码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验证码错误
获取验证码
验证码错误
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