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门把手,家里还有哪些清洁盲点,可能有...
手机:回家洗手后,用消毒湿巾擦拭清洁手机,晚上用84消毒液兑水拖地板。键盘、鼠标、电灯开关等,也可以...
基因检测这个词在大众眼中,科技感十足且高大上,但距离自己似乎很遥远。然而在癌症患者中,基因检测却不是什么稀罕事。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病友拿着一份XX公司出具的基因检测报告,让病友群的前辈来指点一二,看看有没有靶向药可以吃。因为如果可以,意味着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病情是可以控制的,且副作用也远远低于传统放化疗,对生活质量影响较小。
也有部分患者嫌基因检测费用太贵,而选择盲吃靶向药,在这里,我不建议大家这样做,理由很简单:
可能浪费钱
靶向药的针对性很强,想测出这款靶向药是否符合自己的癌症种类,至少需要盲吃一段时间,而这段时间的靶向药费用真心不少。
可能耽误病情
在试药的这段时间里,癌细胞可不会闲着。无效的靶向药面对无时无刻不在长大的肿瘤毫无用处,只能任病情恶化,延误治疗。
除了匹配靶向药,基因检测还会对患者选择临床试验、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方案等多个方面均有帮助。
简单说了一下基因检测对患者的作用,下面再看看今天的重点内容。
◆ ◆ ◆
家里有亲人患癌,我该去做个基因检测查查自己的患癌率吗?
这个问题我在病友群中遇到过不少次。提问的往往是患者的子女。这些“癌二代”(有的是“癌三代”)所陷入的精神压力之大,远超常人想象。
其一,他们看得到癌症给亲人带来的各种实际伤害。
其二,到处都有人说,有癌症家族史的他们属于患癌高危人群。
所以当有人建议“去做个基因检测吧,看看你是否遗传了致癌基因”时,他们是特别容易动摇的。但实际上,只有5%-10%的癌症是由遗传性变异引起的。
◆ ◆ ◆
除了遗传,导致癌症因素还有哪些?
以目前的基因科技水平和人类对癌症的认知程度来看,凭基因检测就想测出多种癌症的准确发病几率,恐怕是难以做到的。
我们必须要明确一点:早期发现的癌症有很大几率是可以被治愈的!
有癌症家族史的人,不管有没有做基因检测,都应该培养定期癌筛体检的意识。而且起始癌筛体检年龄可以比普通人(40岁)更早。
去正规的医院,踏踏实实每年做做低密度螺旋CT(肺癌)、钼靶检查+超声(乳腺癌)、看看AFP(肝癌)、查查PSA(前列腺癌)、胃肠镜(胃癌、肠癌)等项目定期走起来,用靠谱的方式才能把命运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在日本,约80%的癌症都是在早期被发现,且其中80%的人可以得到治愈。如癌研有明医院这样的优秀专科医院,癌筛检出率又远远高于日本平均水平,其检出的胃癌患者中,96%的病灶都在5毫米以下。
健康是为了更长久的陪伴。在这个炎热的夏天,或许可以通过一次赴日体检之旅,给您和家人求一份健康保障。
©本文系袋鼠健康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